|
零绿县: 《通典.州郡》招义郡,罗州,今理石城县。秦属象郡,二汉合浦郡地,宋属高凉,齐因之,梁陈置罗州(因宋置罗县为名焉)及高兴郡,隋平陈,郡废,罗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并其地入高凉郡,大唐复置为罗州,或为招义郡。领县五:石城丶吴川丶南河丶招义丶零绿。《太平环宇记》:废零绿县在废罗州(廉江市)西南120里,开宝五年省廉江丶零绿丶干水三县入吴川。
综合各志所记,石康县宋初为原南汉常乐州旧地,县地约为今合浦县石康丶常乐丶闸口丶公馆丶白沙丶山口丶沙田等镇及北海铁山港区一带。后太平兴国八年至咸平元年,及明洪武年间两度辖廉州全境。
关于石康县的设置,诸多史志无一提及。据《太平环宇记》,石康县原为南汉常乐州,宋初省并州县,常乐州所辖四县并为石康一县。据《与地纪胜》,开宝五年四月废常乐州,以常乐丶司封丶高城丶石岩四县地置石康县来属,而所提四县则为唐岩州所辖四县。据岩州相关史料,唐元和11年(816)岩州为黄洞贼所残,元和13年,容管请置行岩州于安乐县。据查,唐朝出于战争等因素,确有迁移州县的做法。从《与地记胜》所提来看,元和11年岩州被残时容管及可能将石岩县迁移至合浦县境内,并一直续存至南汉立国。据《南汉纪》(吴修兰,清道光15年1835)高祖纪,是时,交州曲颢丶邕州叶广略丶容州庞巨昭分据诸管……皆不能制。乾化元年(911)12月,岩复遣兵攻容州,姚章彦不能守,乃迁容州士民及其府藏奔长沙,岩遂取容管及高州,又取邕管。贞明三年八月,岩即帝位于番禺,国号大越,改元乾亨。析合浦置常乐州,兼置博电丶盐场丶零绿三县。二年改国号为汉。则石康县前身或为原唐岩州石岩县,南汉立国乾亨元年(911)因避国君刘岩讳改名石康县,同年设常乐州,领石康丶博电丶盐场丶零绿四县。宋开宝五年并为石康一县。明成化七年被流贼所残,八年省入合浦。
石康县地望:
唐末:如果石康县的前身为原唐代南迁后的石岩县,其境地约为今石康镇一带。
五代南汉时期:石康县境地因承唐末所置,周边增设博电丶盐场丶零绿三县,同属常乐州。南汉常乐州州境约为今合浦县石康镇、常乐镇、曲樟乡、十字乡、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今北海市铁山港区的南康镇、兴港镇,今廉江市高桥镇等一带及博白县西南的龙潭、大坝等镇。
宋代:宋开宝五年重置岭南州县,以南汉常乐州为石康县。而原零绿县县地则一分为二,东部入吴川,西部归石康,分界之处或为延续至今的粤桂两省分界的山口镇与高桥镇一带。太平兴国八年废廉州为太平军,省合浦县,原廉州境地仅设石康一县。咸平元年复置廉州及合浦县,廉州州治及合浦县县治同时南移至海门镇即今廉州镇。复置后石康县境地在宋开宝五年的基础上增加今浦北县全境。
元代:元因宋制,咸平后所辖境地不变。
明代:据《崇祯廉州府志》,洪武初年石康如旧制。洪武八年省合浦县,廉州降为州,止领石康一县。洪武14年廉州复为府,重置合浦县,石康如旧。《崇祯廉州府志》:武乐坊,在合浦县东北30里,今石康长沙附近村乡,是当作乡,日坊者仍石康之旧也。旧石康县有坊日武乐,乡日永宁丶安仁丶永丰丶新立。自石康归并合浦,惟武乐仍其旧,永宁丶安仁分隶各乡,永丰丶新立并为归德,而合浦之蟠磷丶大廉易为新兴丶兴忠矣。归德乡,合浦东北280里,旧石康县之永丰丶新立二乡也。此外,《武备志.方与12》记载高州西至廉州府石康县界240里。由二志所记来看,石康县境地除了洪武年间短暂将合浦县并入,自宋咸平元年以来一直保持不变,直至明成化7年被流贼(大藤峡农民军)所残,县废,其地省入合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