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州
安乐郡,岩州,理安乐县,土地与合浦郡同。大唐为岩州,或为安乐郡。领县四:常乐丶思封丶高城丶石岩。(通典.州郡)
岩州,原隶容府,咸亨三年(672)割隶邕州。安乐县,元和13年(818)容管经略使奏岩州为黄洞贼所陷,请置行岩州于安乐县,从之。 (《唐会要》卷71,建隆二年辛酉961)
注:据《旧唐书・懿宗纪》,咸通三年(862)五月敕:宜分岭南为东丶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以广州为岭南东道,邕州岭南东道西道……宜割桂州管内龚州丶象州,容州管内藤州丶岩州,并隶岭南西道收管。《唐会要》传本所提“咸亨三年(672)”当为“咸通三年(862)”之误。
岩州,常乐郡,下 。调露 二年(680年)析横 丶贵 二州置,以岩冈之北因为名。天宝 元年(742年)改为安乐郡 ,至德二载(757年)更名常乐郡 。后又改为岩州。土贡:金。人1110户。下辖四县:常乐县(本安乐县 ,萧铣分兴德县置。贞观 元年省,乾封 元年复置,隶郁林州 ,永隆 元年属岩州。至德二载更名常乐县)丶恩封县 (本伏龙洞,当牢丶白州二州之境,调露二年与高城县丶石岩县同置)丶高城县(以高城水名)丶石岩县 。(《新唐书.地理志》,宋嘉佑五年1060)
从岩州所领四县来看,思封县为牢丶白二州地,即今天的玉林市福绵区及博白的双凤镇一带。高城县应为调露二年复置,参照廉州沿革,高城县曾省入蔡龙县,其县境约为今浦北县乐民丶寨圩丶六硍一带。安乐县为隋末析兴德县地置,本隶郁林州,永隆元年割属岩州。据《太平环宇记》,废兴德县在兴业县西27里,则安乐县地应为今兴业县城隍镇一带。以上三县并非横丶贵二州之地,而岩州为析二州地所置,则石岩县地应辖及唐横丶贵二州之境地,其地约为今横县的百合镇丶马山乡及贵港市的木梓镇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