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纪胜》廉州风俗形胜条记廉州因大廉洞为名,大廉县虽废而州名则以大廉洞故名耳。大廉县最早见于《隋书》,但没提及大廉县的始置年代。
《隋书》:合浦郡,旧置越州,大业初改为禄州,寻改为合州,统县11:合浦、南昌、北流(大业初废陆川县入)、封山(大业初废廉昌县入)、定川、龙苏(大业初又并大廉县入)、海康(梁大通中割番州、合浦立高州,寻分立合州,大同末以合浦为合州,此置南合州,平陈,以此为合州,置海康县)、抱成、隋康、扇沙、铁杷。
《太平环宇记》:唐武德五年置越州,领合浦、安昌、高城、大廉、大都五县。贞观六年置珠池县,其年割大都属白州,八年改越州为廉州,十年废姜州以封山、蔡龙、东罗三县来属,十二年废安昌、珠池入合浦,废高城入蔡龙。宋开宝五年自旧州理移西南40里地名长沙置州,并封山、蔡龙、大廉三县为合浦一县,仍废常乐州,以博电、零渌、盐场三县并为石康一县来属,至太平兴国八年废廉州,移就海门30里建太平军,其廉州并入石康一县。
综合《隋书》、《太平环宇记》来看,大廉县隋大业初并入龙苏县,唐武德五年复置,宋开宝五年省入合浦县。据《通典》,蔡龙县旧为龙苏县。大业初大廉县并入龙苏县,即龙苏县与大廉县是接界的,龙苏在北,大廉故县在南。据《南齐书》,越州故城(陈绍伯所置青牛城)本合浦北界也。《与地纪胜》记越州故城在合浦县东10里,约为今浦北县石埇镇仰天湖一带。即大业以前,今浦北县石埇镇以北的博白县地属于龙苏县或大廉县。
另据《旧唐书》:白州,下,隋合浦郡之合浦县地。武德四年置南州,领博白(州所治,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朗平(治所在今博白县西北朗平)、周罗(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龙豪(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东南)、淳良(治所在今博白县东南安仁)、建宁(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贞观12年省淳良县入,治所在今博白县凤山镇附近)六县。六年改为白州。贞观12年省朗平、淳良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南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白州。旧领县四,今县五:博白、建宁、周罗、龙豪、南昌(隋县,旧属潘州,又来属也)。可见,唐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周罗、建宁、龙豪等县,包括《旧唐书》白州条所未提及的大都县皆为隋合浦县地。
如是,则大业初大廉县并入龙苏县后,其原有县地绝大部分归入合浦。唐武德四年唐武德四年析合浦县置周罗、建宁、龙豪等县属南州,武德五年析合浦安昌、大廉(复置)、大都等县属越州。武德五年所复置的大廉县规模上要比大业以前的大廉县小得多,因为其东部所析出的建宁、大都等县应为原大廉县县地。
《崇祯廉州府志》记,大廉山,府东150里,盘薄数十里,与博白蟠磷山相连贯。大廉垌出其阳,唐于此置大廉县。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即大廉垌位于大廉山之南,约为合浦县东150里。合浦乡都:新兴里,县东150里大廉山,兴忠里县东150里大廉山北。可见,博白蟠磷山下的蟠磷乡时尚属合浦。与《崇祯廉州府志》所述明廉州府东150里左右,山南水北等描述最吻合之处当为今合浦县公馆镇至博白县龙潭、双旺一带。然而,据《太平环宇记》,废大廉县,旧州东南100里,就算离旧州最远的双旺镇相距亦不足百里。旧州东南100里已抵及罗州零绿县或白州的建宁县等地界,原大廉县县治位置当从崇祯志所述,位于今合浦县公馆镇一带。承前所述,大廉县北面应与蔡龙县(隋龙苏县)接界。接界之处约为今浦北县石埇镇以北的南流江一带。据《太平环宇记》罗州条,废干水县(今廉江雅塘镇),在罗州西72里,本名招义。干水在废县西200步,源自廉州大廉县界,合廉江。可见,大廉县东境应包括博白县龙潭、双旺一带,即大廉县东南与罗州的零绿、招义县为邻。大廉县西、西南部则与合浦、安昌、珠池等县地接界。可惜的是关于安昌、珠池的史料文献太少,无法厘清相关边界。
从上述大廉县大体位置中,我们不难发现,南汉常乐州的零绿县与石康、盐场二县之间是被大廉县相隔开的。
按《太平环宇记》所述,南汉常乐州领石康、博电、盐场、零绿四县。其中石康县为常乐州附郭县,州治之所在,零绿县原属罗州,南汉割属常乐州,宋开宝五年重置岭南,东部入吴川,西部归石康。据《崇祯廉州府志》卷三,合浦县内有盐场三,白沙场在县南80里,地名白沙;白石盐场在县东南90里;西盐场在县西100里,地名白皮。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志》,白皮场属钦州,且宋时尚未提及白沙场,故石康县白石场应属于原常乐州的盐场县。这与《元丰九域志》所记石康领乡四及白石一镇也是吻合的。可见,南汉常乐州的盐场县位于唐廉州东南,约今合浦县闸口镇及北海铁山港区一带。从地形来看,石康县与盐场县是相连的,盐场县与零绿县之间被大廉港(今铁山港)自然分隔,而零绿县与石康、盐场之间的陆路则恰恰被大廉县分割开。
据《太平环宇记》,大廉县一直续存至宋开宝五年才被省入合浦,其县地应与合浦其他地境相连。宋初合浦县治尚在旧州即今浦北泉水镇,大廉县原与蔡龙县相连,因而其北部与合浦县也相连。然而其县治及南部将南汉常乐州相分割是不合常理的。唯有两种可能,一是南汉立国后重置州县,析廉州的合浦、大廉二县地置常乐州,及所属的石康、博电、盐场三县,并将大廉县北移,使得博电或盐场与割自罗州的零绿县相连。二是南汉析廉州的合浦、大廉二县地置常乐州及所属的石康、盐场二县,并将原大廉县改名为博电县,与罗州的零绿县一并割属常乐州。宋平岭南后依唐制将大廉县名义上省入合浦。
博电县的相关资料鲜见于诸史籍。如果没有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笔者倾向于上述第二种可能,即唐大廉县在南汉时被改名为博电县。